資料圖:2014年7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美國國務卿克裡、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等美方代表團主要成員。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中國日報網7月16日電(遠達)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的文章稱,美國重返亞太不僅著眼於安全和外交,更是經濟上的重心轉移。因此,中美競爭的本質是經濟競爭。以下為文章摘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在訪問韓國時表示,中韓兩國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前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如果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確實能在年底前談出結果,無疑將是東北亞長期陷入僵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大突破。作為擁有世界第二(中國)、第三(日本)和第14大經濟體(韓國)的東北亞地區,雖然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節節上升,但這三大經濟體之間卻因政治、經濟、領土、歷史等因素無法在彼此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東亞與北美和歐洲兩大經濟中心相抗衡的競爭力。與成熟的歐盟共同市場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相比,東北亞三國不僅沒有類似的自由貿易制度,反而經濟上的融合過程不時受到各種政治因素的干擾。
  經濟上不斷崛起的中國目前有意打破這種僵局,希望率先與韓國在自貿區問題上取得進展。不僅如此,中國還希望儘力推動東盟(亞細安)10國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談判,這一自貿協定不僅包括中、日、韓和東南亞各國,而且還涵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等鄰近亞太經濟體。中國對本區域自貿談判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而這種努力和當前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有很大關係。美國重返亞太不僅著眼於安全和外交,更是經濟上的重心轉移。在美國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談判(中國目前沒有參與其中)的同時,中國明顯加快了和周邊經濟體自貿談判的步伐。
  中美東亞競爭由安全轉向經濟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上升以及美國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中美兩國在東亞事務中的競爭態勢日趨明顯。2009年以後的幾年時間里,兩國間的緊張狀況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外交領域,這與南中國海、釣魚島問題的不斷升溫、中國軍力提高(尤其是海軍)以及美國加強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資源分配有很大關係。直到現在中國的主流意見仍認為,中國與日本、菲律賓、越南等鄰國的領土糾紛升級和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由於中美這兩大國間的競爭關係是全方位的,很快經濟和貿易領域就成為雙方爭奪的另一重要領域。在安全問題沒有明顯降溫的情況下,兩大國對各自偏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談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雙方所熱衷推動的自貿談判(對美國而言是TPP,對中國而言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和RCEP談判)目前都沒有把對方包括進去。
  從時間點上來看,東亞地區內的各種自由貿易談判可謂是接踵而至。美國正式提出擴大TPP計劃是在2009年11月,而RCEP是在兩年後的東盟峰會上正式提出,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談判也在中日政治氣氛並不融洽的2012年底正式啟動。除此之外,針對美國經濟上重返亞洲的策略,中國近期還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外交新計劃,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熱衷程度前所未有。美國在經濟上的重返亞太戰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參與和領導,如果沒有美國這條“鯰魚”的攪動,本來非常緩慢的區域經濟整合步伐很可能不會迅速進入提速狀態。
  以中日韓自貿談判為例,雖然三國在經濟上都有加快整合的客觀需求,但政治上的互不信任和歷史、領土等問題長期阻礙了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2012年是中日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一年,本來在這樣的形勢下並不具備開啟三國自貿區談判的政治氣候,然而,TPP的進展客觀上激勵了三國、尤其是中國的決策者下定決心,開啟前景不明的自貿談判。由於日本和中、韓兩國在歷史和領土上的問題嚴重干擾了三方的經濟談判,中韓兩國決定率先在雙邊談判中取得突破。如果中韓確實能在年底達成自貿協議,日本將在中日韓三國經濟互動中陷入被動,韓國一些和日本有競爭關係的電子、汽車等產業將在中國有更大優勢。然而,這種情況也可能刺激日本在和美國的TPP談判中採取更為合作和妥協的姿態,從而促成TPP取得進展。
  中美競爭本質是經濟競爭
  世界各主要大國之間的競技日益轉向經濟領域,對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事務主導權的爭奪將在超級大國和潛在超級大國之間愈演愈烈,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協定越來越被大國主導的區域性經濟一體化協定所肢解或削弱,這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屢屢不能取得進展的重要原因。
  在美國經濟具有全球領導力的時代,國際性經濟談判能夠實現從關貿總協定(GATT)向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以德國為核心的歐盟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等對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權提出了挑戰,世界範圍的自由貿易和經濟體系呈現碎片化的趨勢。
  在美國重返亞太的同時,崛起中的中國也以牙還牙,在國際金融領域發起了主動進攻,不僅提出了建設“金磚國家”銀行的設想,最近更要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直接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體系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
  此外,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的美元霸權也日益受到亞洲、歐洲等主要經濟體不斷增加的貨幣互換協議的威脅,中國目前正不斷擴大和亞洲主要貿易伙伴的本國貨幣互換規模,以此減少貿易結算中對美元的依賴。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亞洲和歐洲多地均表達了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願望,但目前尚無美國城市有此打算。可以預見,中美兩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主導權上的爭奪很可能會從亞太地區擴展向全球範圍。  (原標題:聯合早報:中美競爭的本質是經濟競爭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hjrdxlvw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